概述
分类
- 按存储介质分类
- 半导体存储器:TTL,MOS(易失)
- 磁表面存储器
- 磁芯存储器
- 光盘存储器
- 按照存取方式
- RAM(Random Access Memory)
- ROM(Read Only Memory)
- 串行访问存储器
- 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
层次结构
- 存储器三个主要特性的关系
- 缓存-主存层次和主存-辅存层次
主存储器
- 编址单位:字节
- 技术指标:
- 容量:主存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
- 速度:
- 存取时间:存储器的访问时间
- 存取周期:连续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的最小间隔时间,比存取时间长,差个复原时间
- 带宽:位/秒(bit/s)
半导体存储芯片
- 容量:
- 译码驱动方式:
- 线选法
- 重合法
RAM
- 静态RAM(SRAM)
- 动态RAM(DRAM)
- 2ms(刷新周期) 内再生(刷新),一行行进行
- 刷新方式:
- 集中刷新(有死区)
- 分散刷新(无死区)
- 异步刷新(两者结合):刷新安排在指令译码阶段,不会出现死区
ROM
- 掩膜ROM:不能修改
- PROM(一次性编程)
- EPROM(多次性编程)
- EEPROM(电可擦除)
- Flash Memory(闪速型存储器)
存储器与CPU的连接
- 存储器容量的扩展
- 位扩展(增加存储字长)
- 字扩展(增加存储字的数量)
- 字、位扩展
-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
- 地址线的连接
- 低位接存储芯片,高位作片选信号
- 数据线的连接
- 读/写命令线的连接
- 片选线的连接
- 合理选择存储芯片
- 其他:时序,负载
- 地址线的连接
- 做题步骤:
- 写出对应二进制地址码
- 确定芯片的数量及类型
- 优先位扩展:字扩展要设计片选型号,而位扩展只需将数据线引出即可
- RAM,ROM尽量选择外特性一致,简化连接,避免二级译码
- 分配地址线
- 确定片选信号
存储器的校验
- 编码的最小距离:任意两组合法代码之间的二进制位数的最少差异数
- L - 1 = D + C
- L:最小距离;D:检错位数;C:纠错位数
- 汉明码是具有一位纠错能力的编码
- 汉明码的组成三要素
- 添加k位校验位:2^k ≥ n+k+1 [传输n位,分成k组]
- 检测位的位置:2^i (i=0,1,……) [这一位不与其他组共用]
- 检测位的取值:所在小组中承担的奇偶校验任务有关
- 汉明码纠错过程
形成新的检测位P[i],和该组中1个数有关(奇偶校验决定,一般为偶校验)
提高访问速度的措施
- 采用高速器件
- 采用层次结构 Cache-主存
- 调整主存结构
- 单体多字:增加存储器的带宽
- 多体并行
- 高位交叉:顺序编址,各个体并行工作(适合存储器扩展,但不适合增加带宽)
- 低位交叉:各个体轮流编制,在不改变存取周期的前提下,增加存储器的带宽(流水线方式)
- 高性能存储芯片
- SDRAM(同步RAM)
- RDRAM
- 带Cache的DRAM
- 集成了一个Cache,有利于猝发式读取
高速缓冲存储器
概述
避免CPU"空等",程序访问局部性原理
Cache工作原理
- 主存和缓存的编址
- 主存和缓存按块存储,块大小相等,B为块长
- 命中和未命中
缓存有C块,主存有M块,M >> C- 命中:主存块调入缓存,建立了对应关系
- 用标记记录与某缓存块建立了对应关系的主存块号
- Cache命中率:CPU欲访问的信息再Cache中的比率
- 与Cache的容量和块长有关
- 块长取一个存取周期内从主存调出的信息长度
- Cache-主存系统的效率
- 效率e与命中率有关
- 效率e与命中率有关
Cache的结构
- Cache存储体
- 地址映射变换机构
- 替换机构
Cache的读写操作
- 读:
- 写:Cache和主存的一致性
- 写直达法:既写入Cache又写入主存。写操作时间就是访问主存的时间
- 写回法:只把数据写入Cache而不写入主存,但Cache数据被替换出去时才写回主存。写操作时间就是访问Cache的时间
Cache的改进
- 增加Cache的级数
- 统一缓存和分立缓存
Cache-主存的地址映射
直接映射
- 每个缓存块 i ———— 若干个主存块
- 每个主存块 j ———— 一个缓存块
把主存划分成若干个与Cache相等的区,然后每个区里的字块一一映射到Cache字块
主存地址 = 主存字块标记(区号)[t] + Cache字块地址[c] + 字块内地址[b]
t + c = m
全相联映射
- 主存中的任一块可以映射到缓存中的任一块
主存地址 = 主存字块标记(m=t+c) + 字块内地址(b)
组相联映射
- 直接映射和全相联映射的结合
- Cache被分成Q组,每组R块
- 某一主存块j 按 modQ 映射到缓存的第i组中的任一块
直接映射:给定的一个块只能放在一个组
全相联映射:给定的一个块可以放到这个组中任一块
替换算法
- 先进先出(FIFO)
- 近期最少使用(LRU):较好的利用局部性原理
辅助存储器
概述
- 不与CPU直接交换信息
- 磁表面技术指标:
- 记录密度:道密度Dt,位密度Db
- 存储容量:C = n X k X s
- C为存储总量,n为盘面数,k为磁道数,s为磁道的二进制代码数
- 平均寻址时间:寻道时间+等待时间
- 平均等待时间: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(即)
- 数据传输率:Dr = Db X V
- 误码率
磁记录原理和记录方式
磁记录原理
- 磁层表面被磁化的极性方式不同,以区别0和1
记录方式
- 归零制(RZ):RZ记录"1"时,通以正向脉冲;记录"0"时,通以反向脉冲
- 不归零(NRZ):NRZ记录时,始终有驱动电流,不是正向就是反向。变化才翻转(见变就翻)
- "见1就翻"的不归零制(NEZ1):始终有电流,只有见"1"才翻转
- 调相制(PM):又称相位编码(PE),记录方式:记录"1"时,写电流由负变正;记录"0"时,写电流由正变负。电流变化出现在中间时刻。连续记录相同信息时,在每两个相同信息的交界处,电流反向;如果相邻信息不同,则电流不变向。
- 调频制(FM):又称倍频制,以驱动电流变化的频率记录区别0,1。记录"0"时,电流不变;记录"1"时,电流中间时刻反向。交界处均反向一次。所以"0"变化一次,"1"变化两次
- 改进型调频制(MFM):基本相同FM,但是MFM只有当连续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"0"时,才在每位的起始位改变一次电流,不在每个起始点改变电流。